枝江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www.zgzhijiang.gov.cn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对外交流
 
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发展我市泥鳅养殖事业-----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考察学习泥鳅养殖技术体会

发布日期:2013-08-20信息来源: 28365-365打不开 信息作者: 刘杰 浏览次数: 字号:[ ]

学习外地先进经验 发展我市泥鳅养殖事业

-----赴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考察学习泥鳅养殖技术体会

28365-365打不开副主席  刘杰

为了壮大我市泥鳅养殖事业,28365-365打不开党组研究决定组织我市部分泥鳅养殖户到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进行考察学习。7月30日8月4日,由我先期带队,组织顾家店镇两名同志一起到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进行了考察学习。

在墩尚镇每个乡村,到处都是连片的泥鳅养殖池塘,在公路上边走边看,一片片池塘十分显眼,蔚为壮观,很有气势。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是全国有名的并且成规模的泥鳅养殖大镇。俗话说“小泥鳅也能翻大浪”,在赣榆县墩尚镇,农民依托泥鳅养殖,建立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政府、协会、公司、养殖户各司其职,创新农业区域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进行规模化经营,做大做强泥鳅养殖产业,通过“小泥鳅”“翻经济大浪”,逐步实现了人口、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友好型的泥鳅养殖环境,小小泥鳅游出国门挣洋钱,开拓了一条富有经济效益并深具借鉴价值的特色养殖致富之路。

一、泥鳅的营养价值和生活习性

以前,人们总认为泥鳅是“鸭子食”,不登大雅之堂,其实不然,我国历史上早在《本草纲目》药书上就有“天上斑鸠、地下泥鳅”之说。中医学认为:泥鳅具有补中气、祛湿邪之功用,可作为除燥、防治阳痿、时疫发黄、小儿盗汗、痔疮、疥癣等症的辅助食品;“泥鳅炖豆腐”能补脾利湿,对黄疸、小便不利、脾虚胃弱者有良效,对迁延性和慢性肝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也有明显作用。现代医学专家指出,泥鳅皮肤中分泌的粘液即所谓“泥鳅滑液”,有较好的抗菌消炎作用,拌糖抹于患处可祛痛消肿,亦可美容护肤;因泥鳅所含脂肪成份较低,胆固醇很少,所以心血管疾病患者、贫血、肝炎等病人多食有益;因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日韩等国被誉为“水中人参”,被称为“软黄金”,为国内外消费者所喜爱的美味佳肴。泥鳅具有底栖性、喜温性、耐低氧、善逃逸等不同于其它淡水鱼类的生物学习性,生命力很强,对环境适应性高,苗种主要为野生捕捞,养殖占地面积少,用水量不大,发病少,易于饲养,便于运输。

二、墩尚镇泥鳅养殖基本情况

从2002年“泥鳅大王”乔宗礼在墩尚镇科园村投资搞泥鳅养殖以来,目前为止,在近50平方公里的辖区内,水泥道路纵横交错,绿化美化设施齐全、塘口编号整齐划一,泥鳅养殖面积2万多亩,共有养殖池塘9000个,养殖户6067户,已形成全国最大的泥鳅产业集聚区、泥鳅交易平台和出口基地。墩尚全镇18个行政村,村村发展泥鳅养殖,带动16000余人从事泥鳅养殖、捕捞、收购、贩运、出口及饲料生产、销售等相关产业,墩尚泥鳅产业已形成由多链条构成的大产业。不到十年时间,墩尚镇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发展成为全国响当当的泥鳅之乡,昔日不起眼的泥鳅变成了“金条”。

三、墩尚镇泥鳅出口情况

据查,经中国质检总局备案的泥鳅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全国共14家,仅墩尚镇就已经拥有9家。墩尚泥鳅出口量占全国泥鳅出口量的80%,销售网络遍及韩国及内地市场,在韩国拥有首尔、群山、平泽三大销售基地。尤其是近三年,连云港出口泥鳅呈现连续大幅增长趋势。据统计,2012年第一季度,江苏连云港共出口泥鳅107批、1897.456吨、货值1010.84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7.38%、28.31%和50.48%,实现了量价齐增,出口量继续领跑全国。近年来,江苏连云港不断加强泥鳅产业集聚和升级,着力推进四季田园出口泥鳅核心区建设,在强化核心区硬件建设、核心区功能完善、示范区管理体系建设、注册企业的质量安全和风险意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方面下工夫,全面提升注册养殖场硬件和管理水平,保持了出口泥鳅产业良好发展势态。连云港市已成为全国泥鳅养殖场出口注册登记数量最多的地区和最大的泥鳅养殖、出口基地,泥鳅养殖和出口已发展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目前,连云港市正在打造国家级出口泥鳅示范区,进一步提升示范区的档次和规模,使泥鳅产业成为惠及三农、富民强镇的高效农业产业。

四、泥鳅产业的效益分析

养殖泥鳅经济效益高。泥鳅受天气影响较大,一般冬天很冷则捕捞量减少,养殖泥鳅价格较高,如遇暖冬则捕捞量大,价格较低。2013年泥鳅养殖规模与市场价格同步上涨。据了解,泥鳅价格这几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2013年春节期间价格高达37元、38元一斤,3月中旬在25元一斤左右。而养殖泥鳅成本每斤大约10元,利润空间很大。一般冬季价格较高夏季价格较低。今年年初泥鳅价格与去年同比每斤减少三四元,主要受经济形势影响。另外,往年一般年后会涨,所以年前囤货准备年后涨价卖的养殖户较多,量多致使价格有所跌落。业内人士预测今年价格会保持平稳。泥鳅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众多就业机会,仅墩尚镇泥鳅产业从业人员就达1.6万余人。其中养殖主6067户,参与管理人员8600人,苗种购销人员1300多人,饲料供销1100多人,起捕包装1300多人,经营销售1200多人,运输服务1500多人,餐饮服务500多人,其他1000多人。按2012年度泥鳅产业效益计算,墩尚镇泥鳅生态养殖园区内拥有泥鳅池的养殖主每户平均效益6万元,管理人员年人均工资1.5万元,苗种购销年人均3万元,饲料供销年人均3万元,起捕包装年人均1.5万元,经营销售年人均4万元,运输年人均4万元,其他人员年人均2万元,从而拉动全镇泥鳅产业的快速发展,全镇泥鳅产业年总收入达到3亿元,人均650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8.6%,在墩尚镇泥鳅产业已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五、墩尚镇泥鳅产业发展特点

当前墩尚镇泥鳅产业呈现四大新特点:一是由以产品销售为主的泥鳅养殖基地,变为泥鳅集散基地,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泥鳅交易平台,呈现出“买全国、卖全球”的局面。二是由一年一次的年终销售变为四季出池、工厂化生产的无季节销售。三是由以养殖增收为主变为集苗种收购、养殖、捕捞、贩运、出口、饲料加工销售,并带动餐饮、服务等多环节链条式、集成式增效的大产业。四是从养殖起步起就通过推行标准化养殖,将国外最新质量安全要求宣传到每个养殖场,对出口养殖场在全国率先实行注册管理,使泥鳅养殖和贸易上规模、早规范、创品牌,其规范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使泥鳅出口质量得以保障,贸易信誉不断提升,品牌效应更加凸显,极大地促进了连云港市出口泥鳅产业的发展。

六、墩尚镇泥鳅养殖业发展可借鉴的经验

墩尚镇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有赣榆县南大门之称,其土壤粘软,水质良好,酸碱度适中,光照充足,水土不曾受到大型工业企业的污染,非常适宜泥鳅生长。其发展的许多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推动泥鳅产业持续科学发展。随着墩尚镇泥鳅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泥鳅养殖在步入规模化生产的同时,粗放经营的现象也日益严重,与泥鳅养殖业的科学持续发展日益相悖。在养殖过程中,部分农户一味的追求个体经济利益的回报,盲目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放养密度;部分农户不注重泥鳅苗质量的控制,导致鳅病难以控制,出现乱用药现象;部分农户购买廉价劣质饲料,影响了泥鳅产品质量;部分农户为了节约成本,人为减少换水频次,增加了鳅病的防治难度;部分农户没有大局观念,不注重泥鳅产业市场的培育,导致泥鳅销售恶性低价竞争,泥鳅养殖效益不断下滑。在泥鳅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分散式的养殖也暴露出了养殖技术不规范、疾病防治和苗种选购不统一、收购不便以及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使得这一产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而且无序养殖导致了环境承载压力过大,大量取水与养殖废弃水净化处理的矛盾突出。种种现象表明,长此以往,泥鳅产业无法实现持续科学发展,探索区域科学化发展模式成为墩尚镇泥鳅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自2004年引入良好农业规范。良好农业规范主要关注于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动物福利和员工健康等四个方面的要求,通过建立规范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保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安全,优化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良好农业规范的不断推广实施,墩尚镇农业相关部门敏锐的感觉到实施良好农业规范是未来的必然选择。从2007年我国在水产养殖领域正式发布实施良好农业规范系列标准后,墩尚镇主动学习贯彻良好农业规范要求,力争以观念更新带动产业变革。通过多次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对良好农业规范的了解与认识,并规范养殖操作;通过政府的政策、资金、技术与服务来引导泥鳅产业实施良好农业规范;通过泥鳅协会组织推动区域标准化管理,防范之前不可持续发展现象的重现。最终形成在更高的起点上持续发展泥鳅养殖业,找到了泥鳅养殖区域标准化管理的新模式。

(二)推行以“协会+备案企业+基地+养殖户”的农业区域标准化管理模式,提高泥鳅产业的组织化管理程度,保障良好农业规范实施,实现农民就业增收。为适应泥鳅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墩尚镇已形成了“协会+备案企业+基地+养殖户”的农业区域标准化管理模式,来贯彻实施良好农业规范。其中以泥鳅养殖行业协会作为农业区域标准化管理的平台,以各个入会公司作为经营龙头,对广大养殖户实施分片划区管理,以养殖户承担良好农业规范实施的主体,通过政府扶持,协调协会、公司、养殖户与农业环境和谐发展,支持保障农业区域标准化管理目标的实现。

墩尚镇泥鳅养殖行业协会成立于2006年11月,设有服务大厅、信息中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公室、多功能培训厅、会长办公室、泥鳅病害防治化验室、饲料备案供应商、苗种备案供应商、化学投入品供应商等。从2007年开始协会为每个会员单位建立了泥鳅养殖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放苗时间、鳅苗来路、饲料来源、饲料喂养、水质监测、疾病防治以及出塘时间等。定期把《墩尚渔汛》等技术资料下发到每个养殖户手中,并且通过户外电子显示屏,及时发布泥鳅养殖技术、市场销售信息等,并通过统一的专业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现已完善了对会员购买鳅苗、放养密度、饲料喂养、疾病防治、池塘水质监测以及出售价格等环节进行统一技术指导和管理,实行一条龙服务。为统一销售价格,协会把一家一户分散养殖的散户联合起来,及时发布市场需求信息,在泥鳅市场销售价格上形成联盟对接韩商、日商,切实为养殖户带来更多的实惠。当地养殖户把行业协会比喻为“泥鳅的保姆”,协会的职能与地位也由此得到日益加强。

注册会员公司作为经营实体,自觉接受行业协会的指导,树立企业是产品质量第一责任人的意识,细化协会对公司区域标准化管理要求,根据地理位置,对自有养殖基地与片区内的养殖户进行统一管理,完善养殖户从鳅苗购买、放养密度、饲料喂养、疾病防治、水质监测、出塘时间以及泥的管理,以符合良好农业规范要求。目前协会有14个注册成员,都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出口备案企业。

养殖户作为泥鳅养殖中良好农业规范实施的主体,以土地入股等方式加入到注册会员公司,分享泥鳅产业创造的效益,同时依据良好农业规范的要求以及协会与片区公司的管理制度,实施区域标准化管理,保证泥鳅质量,有序参与泥鳅养殖业的分工与科学发展。

泥鳅协会联合墩尚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成立了泥鳅养殖专业技术服务队,日常对全镇养殖户实行监督调查,特别是各个基地的饲料来源、放养密度、鳅病的防治情况、水质监测等的监管,当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实行全程质量监控。政府通过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保证泥鳅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推动养殖废弃水再利用,促进当地循环农业的实现。

(三)实行检、政、企合力联动,全力打造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随着贸易形势的不断发展,泥鳅消费主要国家韩国以保护本国市场为目的,通过不断增加检测项目和提高检测标准,来提高其技术壁垒,限制泥鳅出口贸易。目前,养殖泥鳅检测项目已增加到50多项。同时,客观上讲,我们在泥鳅养殖环境、药品、饲料等安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着隐患或薄弱环节。

为了从根本上规范连云港市泥鳅养殖区域内农业化学投入品的生产、经销、使用的管理,彻底解决出口泥鳅药物残留的问题,通过推动实现泥鳅养殖管理科学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从根本上全面提升泥鳅的质量安全综合水平,泥鳅协会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引领下,全面启动连云港市赣榆县墩尚镇出口泥鳅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按照“政府主导,检验检疫引领,职能单位联动,泥鳅协会为载体、龙头企业带动”的原则,对种苗、饲料、药品、养殖管理和成鱼出口等实行同一管理,形成了具有连云港特色优势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外向化程度较高的泥鳅养殖出口区域。

(四)依托政府支持,推动泥鳅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墩尚镇泥鳅产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他们把泥鳅产业作为农民增收主体工程,精心打造,做好产业规划,投资1130多万元,改善园区交通条件;统一建造并编号300多间塘口管理房屋;完善园区水电配套建设;现正在加大资金投入,进行养殖废弃水沟渠建设,以引废弃水还田,实施资源循环利用,以政府的投入改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另外,市县镇党委政府与协会、企业配合,在加强人员专业培训的同时,建立行业人才发展计划,通过与高等院校联合,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为养殖基地加强后备人才培养,为泥鳅产业的长期发展储备人才,尤其是当前急需研发的课题——泥鳅种苗人工繁育和产品深加工等相关问题,如此做法有力的解决了资源与环境、短期发展与长期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等诸多矛盾。

(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墩尚镇泥鳅协会于2009年6月成立党总支,现有党员86名,设6个企业党支部,1个机关党支部,该党总支自成立以来,积极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下派党员与各村及困难户进行“结对帮扶”,为各村、各户无偿提供技术服务和市场信息咨询。这种“党建+协会”的路子,为协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为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效。

七、关于发展壮大我市泥鳅养殖产业的思考和建议

(一)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泥鳅养殖事业。我市是全国水产大市,水产养殖条件好,养殖户具备一定的水产养殖技术和经验,我市的环境和气候也适合泥鳅养殖,可以说具备了泥鳅养殖的天时地利与人和的各种条件,泥鳅养殖可以在我市进行大面积推广。政府有关部门要大力宣传泥鳅养殖的经济效益,举办泥鳅养殖技术培训班,培养泥鳅养殖示范户,组织那些积极性高、素质强的养殖户到江苏赣榆墩尚镇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市政府出台相关配套奖励政策,鼓励水产养殖户大力发展泥鳅养殖。市政府有关部门积极为泥鳅养殖户搞好协调服务,帮助泥鳅养殖户排忧解难。

   (二)规范发展枝江市泥鳅养殖协会,充分发挥协会作用。2009年,枝江市政府原科技市长邹群带领部分养殖户到江苏赣榆县考察过泥鳅养殖,随后在我市成立了枝江市泥鳅养殖协会,协会由枝江市水产养殖专家杜其松任会长,由其牵头发展枝江市的泥鳅养殖产业。通过市科协推动,几年来泥鳅协会发展了部分会员,但是都是零零星星,养殖不成规模。现在要大力加强枝江市泥鳅协会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建设,规范整个泥鳅养殖过程,全市泥鳅养殖户纳入协会统一管理,这对协会来说是机遇也是对协会自身管理能力的挑战,要求协会对泥鳅养殖过程进行跟踪管理服务,由水产养殖专家组成泥鳅养殖技术服务队,进行全程跟踪服务,培养一批泥鳅养殖示范户和土专家。

(三)加强泥鳅苗种培育工作。泥鳅养殖所需的苗种一般依靠天然捕捉,由于天然苗种的供应有限,一定程度上会制约泥鳅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如果不能人工繁育,泥鳅产业发展就谈不上规模化。我市水产专家杜其松已经成功培育出泥鳅苗种,在泥鳅养殖上的技术难关已经突破。但是苗种的成功过冬也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一环,因为人工繁育的泥鳅幼苗防寒能力较差,在较冷的气温下,幼苗容易受冻生病或死亡。还要加强技术攻关,开展泥鳅幼苗露天池越冬试验,完善泥鳅苗种繁育的技术手段。

将泥鳅养殖产业在我市发展壮大还有一个过程,只要我们各个职能部门真抓实干,真心实意为农民增产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把泥鳅养殖发展成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性产业的梦想就一定会实现。

 


上一篇】 【下一篇】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