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家湖上勇创新
----枝江市第四届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胡定海先进事迹简介
胡定海,男,40岁,汉族,湖北枝江市人,1988年七星台三星中学毕业,1989年8月在陶家湖养殖场参加工作,工作后参加湖北省农函大学习,获大专学历,技术员,现任枝江市陶家湖养殖场场长。
他政治立场坚定,认真贯彻落实的水产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承租原枝江市陶家湖5800亩湖面170亩精养鱼池以来,坚持科技创新,不断探索发展生态渔业新路子,大胆创新养殖模式,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7年他主持的新陶家湖养殖场经过国家“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证”。2010年该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健康养殖示范场”。近两年,其为减少湖泊污染、净化水资源,给湖泊以生态修复,美化环境,积极发展水生蔬菜,放弃湖泊养鱼,引进芡实种植,也获得了较高经济收益和环保社会效果。
——创新湖泊养殖模式,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胡定海2000年承包租赁经营原陶家湖养殖场后,带领原场10多名下岗工人,探索出湖泊(大水面)养殖新模式,即对胡泊实行精养,进行增氧与投饵配套。在品种搭配上摸索出了“80:20投放模式”即每亩水域投青、草、鳊、鲤、鲫鱼80%,花鲢、白鲢20%,使该湖泊成鱼年产量达到了180多万斤,相当原国营时期的3倍,其模式被湖北省水产部门在全省乃至全国淡水湖泊进行全面推广达500余万亩。
——坚持精养鱼池生态改造,提高单产和效益。他租赁经营原170亩精养鱼池以来,先后用7年时间,花近200万元对鱼池周边及池内进行生态改造,使池深达到了2.5米,比原池增加水溶量50%以上,在生产技术上采用每10亩增设一个3000W增氧机,提高池内溶氧,在种苗投放上采用大小轮放,形成成鱼梯级,在捕捞方式上改变传统的一年捕捞 一次的做法,在池角处设置罾网每天捕捞抓大放小,提高了池子的产出率,刷新了精养池单产的新纪录,亩产达到了3000多斤,为原场单产的4倍,他的池塘精养技术创新,被湖北省水产部门在全省及全国推广,收到了极高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坚持原生态,无公害生产,得到了国家肯定。为保持成鱼的生态品质,他花巨资改造周边环境,采用低残留药物和绿色有机饲料,还探索出了鱼鳖混养,不给鳖投商品料,而是利用池内自生的小鱼虾,让鳖自捞自饲,保持鳖的天然状态和自然生长,成为野味十足,原生态品质的“中华鳖”,其创新之举在省内和全国适养地区推广,2007年经过国家验收,其水产品生产生态环境优良,无药物残留超标,无重金属污染超标,并取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2010年该场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在他的带动下,该场发展养鱼户18个60余人,面积600多亩,年产量900多吨,产值98万元,利税36万多元,人均收1.8万元以上,是国营时期的4倍。
——净化水资源,美化生态环境。积极探索发展水生蔬菜,近年,他放弃湖泊养鱼,引进芡实种植,去年投资340多万元,收芡实柄150万斤,芡实产量达到145万斤,销售收入730多万元,获利390多万元。目前,这种新的生态模式已在枝江东湖、陶家湖、太平湖共11000多亩水面得到推广,明年计划在问安发展300户农民利用水田种植芡实,实行包种子包技术包收购的服务模式增加农民收入。
他在水产养殖模式上积极创新,在水产养殖技术上积极创新,在水生蔬菜生产发展上积极创新,并将所创新的模式和技术积极推广和应用,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枝江科普推广和应用的一面旗帜。